毕业了母校还是您的家征文专题西安高新科技学院 |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注册| 登陆
  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有成千上万的学子从这里相继走向天南海北。 作为校长和老师,我们一直远望着您离去的背影,而追随你们脚步的, 是我们永久的牵挂——笑看你们成功,遥祝你们幸福!育人是学校的神圣使命, 校友是母校的璀璨瑰宝。你们在校时,遵循“勤学于恒、博学于融、思学于新、仁学于信”、 “责任、创造”的校训,成就“仁实、勤思、践行”品质特质,满怀理想,刻苦学习,勤奋求知;走向社会后,矢志创新,勇于开拓,敬业奉献。虽然你们远走高飞了,但你们无论走的多远、多久,母校,始终是您的家。为此学院特举办首期校友网上征文,追诉当年的师友情怀,同谱如今的创业华章,共议人生的阅历感悟!本届征文也得到西安市作家协会、陕西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和支持,希望各位校友在百忙之中,打开电脑提起笔,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1、本次征文活动专题网
编辑:吕妍妍,责任编辑:房鹏程,
来稿请发送1079675982@qq.com

2.来稿需真实准确、鲜活生动。标题自拟,题材自选,文体不限,长短不拘。散文、随笔、诗歌、杂记、日记、消息、通讯、专题访谈等皆可。

3.来稿以电子文件发送。希望文稿配发作者在校时或近期工作生活照片3幅。注明作者基本信息(如在校时专业、班级、毕业时间,现工作单位、任职等)

4.学院将在官网中开辟“毕业了,母校还是您的家”专栏。来稿经编辑后,在学院官网、校刊、校广播站发布。典型作品可推介到校外媒体发布。

征文时间:2016年4月30日——2017年6月31日
  学院将组织专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等进行评选。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优秀奖若干名。
周永辉:我的大学
编辑:吕妍  作者:周永辉 日期:2016-12-07  浏览量:674  

     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中难免被狠狠挤一下,被开水煮一下,被人咬一下,倘若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会有露馅的时候。"这一段话,不是我的原创,是崔永元评论人生的一段话。以我现在的经历还不配和大家谈人生,我要谈的是对于在座的每个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的三年大学生活。

   对于今天让我站在这里给大家讲如何度过关键的四三年大学生活,其实有点赶鸭子上架。在我准备简历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没有任何可以让我吹嘘一番的证书,奖章之类的任何被

为荣誉的东西,除了自认为满满的四年的生活感悟。其实回过头想一想,如果上天给我一

再来一次的机会,我想,我的这四年生活应该也还是这样,因为对于大学生活该经历的活动

该掌握的知识,我都尽了自己的努力。

   有人说:大学一年级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二年级就进了一步"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学三年级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学毕业"知道自己知道"。

    其实,至今我也没能吃透其中蕴含的意味,但是模模糊糊能体会到一点,就是从天上落到地上,从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很多人之所以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网上或者杂志上的一些关于大学生活小说的误导。很多作者描写大学生活都是以调侃的语气,向读者描绘一个他心中理想的大学。受到这种误导,在每个人踏进大学之前会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理想的描绘。怀着这份美好,进入大学后,很多人都会迷糊一阵子,充分享受突如其来的自由和新奇感。但是在一天天上课,自习后,这种激情慢慢的消退,就开始进入迷茫阶段,怀念高中同学,怀念高中生活。

 在座的大都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和"知道自己不知道"阶段,尤其是后者,往往是造成迷茫,困惑和郁闷的根源。而这也是慢慢长大踏实地的过渡到"知道自己知道"必经阶段。如果你现在觉得没有方向,也没必要着急,其实这很正常。

    很多人在没进大学前,就在脑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认为高中的同学之间的感情才是最纯真的,到了大学彼此就不能坦诚相待了。我就有过类似的想法。事实上,随着和宿舍的同学相处,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至少对于和你一起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宿舍的同学是不适合的。在这种年纪,有的大多是是性格上的棱角。等你有一天毕业了,回头想想自己的大学同学,你就会发现,其实现在的磕磕碰碰根本不值一提。

 现在大体聊聊我的大学生活,希望作为一个个例,能给你们带来一点思考和启发。

我的大一和很多人一样,是茫然没有方向的。

   就是天天背着书包去上课,晚上去自习,周六周日有时候也就是跑到自习教室里。因为除了自习,当时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事可以做。后来也经常去图书馆,因为图书馆有太多的资源了,总觉得那么多书放在那里,不利用起来,过于浪费了。所以对图书馆我算是比较熟悉的。也有人四年都没去过图书馆,不知道里面什么样,我现在宿舍就有这样一个同学。虽然每天都有事可做,事实上心里却很迷茫,因为毕竟是大学,即使我把它当作高四来过,毕竟终究不是高中。高中有一个高考,始终是努力的目标,现在却没有方向了。也觉得大学生活应该是五彩缤纷的,丰富多彩的,不应该只是为了学习,为了考个好成绩而就这么度过四年。于是给自己稍微理清了头绪。显然,作为学生,学习是首要的,但是不是唯一的。于是开始去参加学生会,天气好的时候会骑车出去逛。很清楚的记得,一次10.1假期,一直在自习教室里,到了最后两天,实在坐不住了,就推上车,找了一份武汉地图,带上几本杂志,坐在湖边,看看书。心情也不是那么郁闷了。学校周围,到东湖的路我几乎都去过,每次就是一个人,一边对着地图照路,一边走,直到沿着东湖的湖间道转一圈。如果觉得生活很枯燥,这不是大学的错,大学给了你充分的自由,你要做的是利用好这种自由,充分发掘自己的生活。

     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中难免被狠狠挤一下,被开水煮一下,被人咬一下,倘若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会有露馅的时候。"这一段话,不是我的原创,是崔永元评论人生的一段话。以我现在的经历还不配和大家谈人生,我要谈的是对于在座的每个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的三年大学生活。

   对于今天让我站在这里给大家讲如何度过关键的四三年大学生活,其实有点赶鸭子上架。在我准备简历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没有任何可以让我吹嘘一番的证书,奖章之类的任何被

为荣誉的东西,除了自认为满满的四年的生活感悟。其实回过头想一想,如果上天给我一

再来一次的机会,我想,我的这四年生活应该也还是这样,因为对于大学生活该经历的活动

该掌握的知识,我都尽了自己的努力。

   有人说:大学一年级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二年级就进了一步"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学三年级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学毕业"知道自己知道"。

    其实,至今我也没能吃透其中蕴含的意味,但是模模糊糊能体会到一点,就是从天上落到地上,从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很多人之所以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网上或者杂志上的一些关于大学生活小说的误导。很多作者描写大学生活都是以调侃的语气,向读者描绘一个他心中理想的大学。受到这种误导,在每个人踏进大学之前会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理想的描绘。怀着这份美好,进入大学后,很多人都会迷糊一阵子,充分享受突如其来的自由和新奇感。但是在一天天上课,自习后,这种激情慢慢的消退,就开始进入迷茫阶段,怀念高中同学,怀念高中生活。

 在座的大都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和"知道自己不知道"阶段,尤其是后者,往往是造成迷茫,困惑和郁闷的根源。而这也是慢慢长大踏实地的过渡到"知道自己知道"必经阶段。如果你现在觉得没有方向,也没必要着急,其实这很正常。

    很多人在没进大学前,就在脑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认为高中的同学之间的感情才是最纯真的,到了大学彼此就不能坦诚相待了。我就有过类似的想法。事实上,随着和宿舍的同学相处,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至少对于和你一起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宿舍的同学是不适合的。在这种年纪,有的大多是是性格上的棱角。等你有一天毕业了,回头想想自己的大学同学,你就会发现,其实现在的磕磕碰碰根本不值一提。

 现在大体聊聊我的大学生活,希望作为一个个例,能给你们带来一点思考和启发。

我的大一和很多人一样,是茫然没有方向的。

   就是天天背着书包去上课,晚上去自习,周六周日有时候也就是跑到自习教室里。因为除了自习,当时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事可以做。后来也经常去图书馆,因为图书馆有太多的资源了,总觉得那么多书放在那里,不利用起来,过于浪费了。所以对图书馆我算是比较熟悉的。也有人四年都没去过图书馆,不知道里面什么样,我现在宿舍就有这样一个同学。虽然每天都有事可做,事实上心里却很迷茫,因为毕竟是大学,即使我把它当作高四来过,毕竟终究不是高中。高中有一个高考,始终是努力的目标,现在却没有方向了。也觉得大学生活应该是五彩缤纷的,丰富多彩的,不应该只是为了学习,为了考个好成绩而就这么度过四年。于是给自己稍微理清了头绪。显然,作为学生,学习是首要的,但是不是唯一的。于是开始去参加学生会,天气好的时候会骑车出去逛。很清楚的记得,一次10.1假期,一直在自习教室里,到了最后两天,实在坐不住了,就推上车,找了一份武汉地图,带上几本杂志,坐在湖边,看看书。心情也不是那么郁闷了。学校周围,到东湖的路我几乎都去过,每次就是一个人,一边对着地图照路,一边走,直到沿着东湖的湖间道转一圈。如果觉得生活很枯燥,这不是大学的错,大学给了你充分的自由,你要做的是利用好这种自由,充分发掘自己的生活。

 
咨询电话:02981899742;81898825 QQ:66759841;微信号:13772508305.
指导单位:西安市作家协会;陕西省教育厅职教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主办单位:西安高新科技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征文协调: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宣传处、就业处、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