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支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党团建设- 样板支部
分享至手机

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

日期:2019-05-16  浏览量:5556  作者:温巧    来源:机械信息工程系  审核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支部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1.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我省高校围绕扎实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着力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夯实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体现。

2.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的战斗堡垒。近年来,我省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有的高校党委对基层党支部建设重视不够,有的基层党支部自身缺乏凝聚力吸引力和工作活力;个别支部书记思想政治素质不适应加强党建工作需要;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淡漠,宗旨观念、奉献意识不强,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等。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

二、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3.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眼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以抓好党支部思想建设为根本,以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为载体,以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为重点,以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为目标,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作用,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4.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党支部建设摆在高校党建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把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增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始终保持党支部工作的生机活力;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探索推进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符合党内规定、适合高校特点、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三、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主要任务

5.加强党支部思想建设。健全学习制度,把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追求作为党支部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广泛开展党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及时宣传党和国家重大决策、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建设的新成就,通报我省教育事业和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党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决抵制各种消极思想和违纪违法行为,不支持、不参与群体性聚集,不参与封建迷信及黄、赌、毒等活动,积极同邪教非法组织作坚决斗争。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充分调动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

6.优化党支部设置方式。党支部的设置应按灵活便捷、有利于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原则设置。教师党支部一般按教研室、课题组等设置,也可按学科专业或教学科研团队设置,机关、后勤、校办产业等单位的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组织体系变化,党组织和行政组织要同步建立,负责人同步配备,工作同步开展。本、专科生党支部一般以院、系、专业、年级、班级设置;研究生党支部还可按学科团队等由教师和研究生组成设置;高职高专院校可探索在实训基地建立临时党支部。要积极推进党支部进学生社团和公寓,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有效性。离退休党支部一般按照就近、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设置。在一些临时性、阶段性工作或活动中,可根据需要及时设置临时党支部。党支部规模一般不宜过大,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可建立党支部,正式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书记1人;正式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一般应建立支部委员会,由3至5人组成,设书记1名,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名,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凡党员人数达20人以上的党支部,应建立若干党小组,设党小组组长。

7.重视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在发展学生党员的同时做好发展教职工党员工作,加大对青年知识分子的发展力度,特别要重视在教学科研骨干、留学归国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加强党员入党各时段教育,坚持“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制度,每月至少开展1次组织生活。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加大教育、转化和处置力度,对不遵守党章、不履行义务、不发挥作用的党员,及时做出处理。注重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爱护党员,对生活困难的党员特别是老党员,要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关心照顾。严格党员请示汇报制度,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使每一个党员都处在党组织的有效管理监督之下。

8.创新党支部活动内容和方式。根据不同时期工作任务的要求,紧密结合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活动内容要有利于党员综合素质提高,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开展。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优势,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强化教师党员的育人责任,建立优秀教师党员联系指导学生党支部工作制度,开展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活动,相互学习促进,不断拓展师生联系的渠道和领域。

9.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基层党支部要从了解人、关心人、团结人、激励人入手,凝聚党员、联系师生、服务群众、关注社会。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党支部和党员在完成中心任务、推动日常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上创先争优。要用组织的力量凝聚人,以党员的表率作用带动人,通过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着力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增进党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和指导他们依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注意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发挥好高校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的作用,扎实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团结广大知识分子,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0.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在职教职工党支部书记一般由具有三年及以上党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担任,原则上应兼任本单位行政领导职务。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应由政治素质好、工作负责、身体健康的离退休教职工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应由辅导员或其他教职工党员担任,也可由政治素质好、品学兼优、有较高威信并有一年以上党龄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对工作业绩突出、表现出色的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在岗位聘任、工作津贴、奖励发放等方面,应给予充分考虑;对优秀的学生党支部书记在评先、推优、免试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建立健全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机制,定期进行培训轮训,每年累计时间不少于24学时,新任党支部书记必须参加上岗培训。建立健全党支部书记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把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情况作为个人述职的重要内容,及时发现、调整不合格党支部书记。健全支部委员会的配备,支部委员会应按期进行换届。

四、健全基层党支部建设保障机制

11.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组织领导。要提高认识,切实把基层党支部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具体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院(系)党组织直接领导,党支部书记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校党委每年至少要召开两次常委(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党委常委、委员要定期到各自联系的院、系和分管的部门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各分党委(党总支)要切实履行抓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责任,明确责任目标,健全检查落实措施。要进一步完善向民办高校委派党委书记制度,全面推进党委书记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学校董事会,强化党组织对学校发展规划、人事安排、财务预算、基本建设、招生收费等重大事项的发言权,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民办高校的政治核心作用。

12.完善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考评体系。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奖励;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对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评估制度,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作为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教育办学评估体系。每年全省各高校要向省委高教工委全面报告一次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情况。

13.改善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条件。为基层党支部建设提供经费支持,按照教职工(含离退休)党员每人每年不少于200元、学生党员每人每年不少于100元的标准配备支部活动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做到专款专用。党员缴纳的党费,除按规定上缴上级党组织外,高校组织部门可适当返还给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学校和院(系)要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加强对党校、党员活动室、党员资料室、党员专题教育网站、实践基地等阵地的建设和投入,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

14.开展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理论研究。把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研究列入哲学社会科学或思想政治理论课科研规划和管理之中,鼓励和支持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申报立项,围绕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为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要认真总结基层党支部创新实践中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注重运用典型经验推动整体工作,不断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高校可根据上述意见,研究制定本校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具体措施,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并将贯彻情况及时上报。

  编辑:吕妍
分享到: